第二百三十七章 气象资料-《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第(2/3)页

    牛二喜的眼神之中突然增添了一些别样的光泽。

    冲着罗民升说道:“连长,我还不知道你叫啥名字呢?”

    “叫我老罗就行了。”

    “连长,你是咋当兵的啊....”二喜又开口说道。

    “我原本是京营的兵,后来天虎军来回改制,我也就从大头兵变班长变教员,一直到了现在成了大明天虎军戍边第一师的一个连长了。”

    “...连长,你说我能留在开平卫吗?”

    牛二喜的这个问题,彻底难住了罗民升,但看着眼前这位年龄其实并不大的二喜看向自己真挚的眼神。

    罗民升仿佛看见了自己当初在山东招收难民参加天虎军所看到的眼神一样。

    ..沉寂了片刻,他看向二喜说道:“连长还能说假话?我说你能留下来,就一定可以!”

    ....

    开平卫的故事只是大明这一次大规模对于边境卫所改制的缩影,朱由检的动作其实很快,在各个地方都进行了部署工作。

    主要原则就是一条,快速有序。

    一定不能够在这中间被人钻了空子,一切比较重要的地方卫所更是派遣了大量的天虎军士兵进行轮换之后再逐步撤出。

    东暖阁内的朱由检神色有些黯淡。

    平南军的进展并不顺利,河南、江西的暴雨让他们前往广东的路上格外湿滑,这一点也是朱由检没有想到的。

    不过,他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法..

    【搜索..《大明晴雨录》!】

    【叮!搜索成功,《晴雨录》崇祯时期1积分..《晴雨录》万历时期1积分...】

    万历时期要来做什么?

    朱由检随即凝神兑换出了崇祯时期的大明《晴雨录》。

    大明朝各地自古以来,均建有“观象台”,进行天文、气象观测。

    其中有著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和南京鸡鸣山观象台。

    此外,各地州、县,也负有观测任务,凡有灾异现象,特别是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都必须呈奏。

    同时许多地方都要定期上奏《晴雨录》、《雨雪粮价》等报告,各地官员也有大量的有关当地天气、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奏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