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四 杨赐没有后悔药-《我不是袁术》
第(2/3)页
关于这份政论,说实话,看的杨赐是心惊胆战。
这份政论出自袁树之手,其中透露出的政治智慧与果敢决策让杨赐深感震撼。
他逐行阅读,每一片竹简上的每一个字他都看在眼里,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般敲在他的心上。
不说袁树在这里头体现出来的政治能力和强硬手腕,其中一项提议就直接把六百石以上的宦官职位全部剥夺,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宦官势力的重大打击,直接将他们从权力的核心彻底剔除。
更令杨赐惊愕的是,政论中还提出了一条前人并没有刻意提出的规定。
宦官、宫女不得认字。
这一条规定看似简单,实则狠辣至极。
在宫廷中,文字和书写是传递信息、记录来往的重要工具,宦官和宫女作为皇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若能读写,往往能成为权力的传递者和记录者。
然而,袁树的这一提议却是要将这些人的文化知识剥夺,将他们彻底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
杨赐想象着这一规定实施后的场景,那些曾经权势滔天的宦官们,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书和奏折,却只能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已无法阅读和理解其中的内容。
这无疑是将宦官势力摁死在最低的层次上,让他们在政治舞台上彻底失声,这种手段的高明和狠辣,让杨赐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一举措对于整个皇宫的政治生态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你都不认字,还怎么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来?
这不仅是对宦官势力的打击,更是对整个皇宫政治格局的重塑。
杨赐仿佛看到了那些曾经在政治漩涡中挣扎的宦官们,此刻正无助地站在一旁,望着他们曾经熟悉的政治舞台,却再也无法踏入其中。
这种景象让杨赐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凉和无奈,仿佛太监入洞房、无语泪两行。
他们曾经的权势和地位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而这一切都是袁树一手策划和推动的。
这场政变的背后是袁氏家族对于皇宫权力的全面掌控和重新架构,重新架构之后的新少府将成为完全体的皇宫大管家,拥有对皇宫内部事务的最终决定权。
这个职位的权限比起之前要大了太多,不仅将原先被宦官夺取的权力拿了回来,甚至还把原先属于太仆的部分权力也给拿到了手里。
这样一来,少府就更是成为袁氏设置在皇宫里的第一道防线,防范天子夺权、宦官乱政,其意义重大,非常关键。
杨赐深知自己在这个关键时刻的处境十分微妙,作为有“前科”的人,他几乎不可能继续担任这个要害职位,袁氏家族不会容忍一个曾经与他们为敌的人继续掌握如此重要的权力
他已经预料到了自己必然会为此失去少府这个职位,只是不知道袁氏会安排谁去做这个新少府,然后对他杨赐又有什么新的安排。
第(2/3)页